WFU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蕁麻疹與芳療


今天又看到一位急性蕁痲疹的病人,
可憐阿嬤全身癢到受不了,
來到診間立馬脫下外褲和內褲要我看看她是多麼地嚴重!(也和手一樣~)
吃的用的碰的問了一輪,
阿嬤頻問會不會傳染?
再三強調保證不會傳染,
阿嬤即使還是癢卻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原來是家有小孫子,
擔心會影響孫子。

衞教了一輪加開藥,
阿嬤放心離開~~

如果要用芳療處理,
大家會怎麼調油哩?
--------------------------
(以上是一週分隔線)

阿嬤今天回診,
不過不是因為皮膚問題是因為感覺快要感冒了~~
阿嬤很開心地說經過我的處理後,
當天回去就感覺舒服多了,
隔天全身的紅疹都退了,也沒有再發~~

汪醫師的心裡也感到很高興,
因為蕁麻疹很困擾人,
只是急性發作還好,
發展成慢性那可就痛苦啦!

蕁麻疹又分為急性和慢性,
大部分人的蕁麻疹是以急性來表現,
突然發起,但也很快消退,
而慢性代表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

急性的蕁麻疹可能與食物、蟲咬、急性感染、藥物有關。
所以通常醫師都會詢問在發起來之前(大多會問一天以內) 有吃到或接觸到什麼容易致敏(例如海鮮類)或者過去沒接觸過的食材/物質/野外蚊蟲等等~

但即使詳細問診,實際上超過 50% 的急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
而慢性的蕁麻疹就更難找到原因,除了上述因素外,
溫度、流汗、壓力、情緒、皮表的任何刺激、賀爾蒙變化、潛在慢性疾病如癌症⋯⋯都可能是原因。

如果夠找到原因並避開當然是最好,
但既然大多數患者都找不到原因,
那能做的就是症狀治療了。

我在診間大多是直接給予皮膚科西醫處置,
而西醫處置對於急性的效果就已經非常好。
如果是有緣分的患者
會願意講一些芳療的處置。

重點便是把握住蕁麻疹是皮膚的肥大細胞受到刺激大量放出組織胺的反應,
所以反推回去便是能夠讓皮表這個機制緩解的話便能有助於蕁麻疹。
以芳療處理的話,
急性期要用精油調油建議是過往使用過的品項,
以免如果正好病患對這個精油過敏,
就會不容易分辨到底是皮膚又出了什麼問題以及額外增加皮膚的負擔。


如果擔心精油的濃度拿捏不確定,
則可以單純使用純露。
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金盞花、金縷梅純露都是好選擇。


建議在急性發作很癢的時候可以用具有清涼感的薄荷純露噴灑(如胡椒薄荷) 因為止癢也是治療很重要的環節,病患的搔抓會增加對肥大細胞的刺激, 放出更多組織胺而使病情加重。


如果要使用精油調油,成人身體以2-3%左右使用,
具有能讓皮表鎮定安撫效果的芳療,尤其是對免疫具有調整效果者尤佳,
茶樹、乳香、沒藥、欖香脂、薑黃以及上述羅甘、德甘、西洋蓍草都是好選擇, 慢性更為推薦可以用調油去處理。

慢性蕁麻疹真的非常困擾人,而其中約30%也是找不出原因的。剩下的70%中,35%是物理性相關(這主要得靠病患要能慢慢抽絲剝繭從生活脈絡中找出來)、25%是自體免疫疾病相關、5%是血管炎,剩下奇奇怪怪的因素包括感染等則不到5%。

不同的蕁麻疹在臨床上會建議做不同的檢查,以2014年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建議的常規檢驗要做血液常規/白血球分類檢查(CBC/DC)、紅血球沉降速率(ESR)、C-反應蛋白(CRP),並且停掉可疑的正在服用的藥物。上述生化數值若有異常,或是病患有其他相關症狀,可以考慮進一步做甲狀腺功能、自體血漿皮膚測試(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或嗜鹼性球活化測試(basophil activation test)、第一型過敏相關的測試(IgE, MAST, CAP等過敏原測試)...。

如果病患有預算,也同時有其他過敏性症狀,其實也可以考慮做完整的224項急慢性過敏原檢測(請點我看說明),因為如果做出來發現慢性過敏項目特別多,以自然醫學的角度來看,也許有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的可能性,而腸漏症在國外已被證實與相當多的慢性疾患有所關聯,這也是一個新興研究大量挖掘的領域,非常值得醫學人士重視與投入。


實際上很多蕁麻疹與壓力有關,所以如果找不出刺激原因,
不妨當作是身心壓力造成的,從壓力調節去下手, 至於調節壓力的芳療就更多元了,不在此贅述囉~


以上,希望對有蕁麻疹困擾的朋友們一點小幫助。



門診時間

Copyrignt©汪郁榮醫師,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