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異位性皮膚炎(兒童與成人皆適用的照護準則)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與成人都很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它是一種慢性、發癢的炎症性皮膚病,若檢驗血液常會發現IgE抗體異常升高,容易受到氣候、飲食、環境接觸、心情而影響皮膚病情。


流行病學

全球約有5-20%的兒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20歲以下的患病率約為10%。而且近30年來,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孩童多在五歲前開始表現症狀,幸好隨著年齡增長,若生活穩定,症狀大多能漸漸改善。

遺傳因子

大約70%的異位性皮膚炎孩童有家族病史。父母中若有一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的發病風險是普通兒童的2-3倍;如果雙親都有此病,孩子的發病風險可增加到3-5倍。

致病機轉

異位性皮膚炎與非常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先天免疫缺陷、T輔助細胞免疫反應失調和皮膚微生物群的變化。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疾病發生。

臨床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在嬰兒期開始發病,60%的患者在一歲前出現症狀,80%在五歲前確診。早期症狀包括紅斑、丘疹和劇癢,隨著搔抓,皮膚可能出現破皮、脫屑、潰爛和色素沉著。亞洲患者很常伴有魚鱗樣皮膚(ichthyosis)手掌指紋加深毛孔角化症 (keratosis pilaris)。也很常發生上唇或口唇周圍發炎(cheilitis)。耳廓周圍乾裂、潮濕和結痂在年幼患者也很常見。

嬰兒期(2個月至2歲):症狀從前額、臉頰和頭皮開始,延伸至頸部、軀幹和四肢伸側。尿布包覆的部位通常不受影響。

兒童期(2歲至12歲):病變主要分佈在四肢屈側,特別是膝後窩和前肘窩,還會影響手腕、腳踝、頸部和口周。

青春期及成人期(12歲以上):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敏感、發癢和苔癬化,病變分佈與兒童相似。

診斷

診斷異位性皮膚炎主要依靠家族疾病史、過敏史、臨床症狀表現,包括病史、皮膚病灶的形態和分佈。

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治療目標是控制症狀、預防誘發或惡化、治療感染並減少治療副作用。以下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1.      基礎治療(這是最重要的)

基礎治療是最費心思但也是最能決定患者是否能維持病況穩定的,但因為主要是由患者家屬協助,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爸媽或照顧者真是辛苦了!加油加油~~

***基本觀念:盡力維持皮膚的完整性,不要產生破口。規則使用保濕劑,極力避免刺激物誘發或惡化皮膚炎。***

A.     保持涼爽熱、流汗均會誘發癢感。所以要避免流汗或流完汗立刻輕擦去汗水換乾爽衣物夏天時多待在冷涼室內平常室溫保持涼爽、衣著輕便、避開會摩擦或緊壓身體的衣物、衣服質料選用透氣輕薄絲滑、不要用粗纖維或動物皮毛的成份。

 

B.     避免感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輕微的免疫缺陷,因此其皮膚特別易受感染。一旦因為癢搔而抓破皮,無論是表皮原有細菌的感染或是外來細菌都容易加重原本的病情。因此一旦蚊蟲叮咬或是外傷,都要積極處理。而不只是皮膚的感染當患者有其他疾病例如感冒腸胃炎也常會引起皮膚不穩定

 

C.    洗澡技巧過度的沐浴或清潔會帶走皮膚原有的油脂使皮膚更乾燥對病灶有害,但另一方面適當的水份浸潤又能濕潤皮膚、減少癢感,有利於皮膚炎的控制,因此沐浴要做到剛好的程度。穩定時可使用溫水(攝氏33-38)泡澡或淋浴,輕柔擦洗身體,只使用微量溫和的沐浴清潔劑。洗完澡用毛巾輕輕按乾身體,不要揉擦,在3分鐘內於有在發作的皮膚發炎處塗抹適當的藥膏,再敷上保濕劑,其它部份皮膚則直接擦保濕劑。 當不穩定或嚴重時洗澡需用更低的溫度(28-32) ,只用清水即可

 

D.    情緒壓力壓力會惡化皮膚炎的症狀。學校生活和家庭的氣氛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尤其如果身上的病灶較為顯眼,甚至被嘲笑,對孩子更是一種嚴重的壓力因此要協助孩子穩定情緒放鬆身心,避免因情緒造成加重搔抓。 

 

E.    了解過敏原大約有 10%~ 20%的患者有食物過敏的狀況,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是蛋、海鮮(蝦、蟹)、花生等堅果類、牛奶、小麥嚴重患者也常見多樣慢性過敏原協助孩子理解自己的過敏原並完整避開相當重要若需要了解過敏原可以自費進行完整的GE224過敏原檢測

什麼是GE224過敏原檢測?

 

2.     外用藥物

甲、類固醇軟膏:減輕炎症和瘙癢,強度的拿捏選擇需醫生指導使用。

乙、免疫抑制劑:如tacrolimus,適合面部和敏感部位,無類固醇副作用。

3.     口服藥物

甲、抗組織胺:減輕瘙癢,改善睡眠,可能引起輕微嗜睡。

乙、口服類固醇:短期可使用於急性發作期,長期則需注意副作用,可以定期抽血檢測。

丙、免疫抑制劑:用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需監測血液指標。

4.     光療

甲、窄波紫外線B光療(NB-UVB:醫學中心有提供,需長期定期治療。

生活習慣建議

  1. 呵護皮膚:使用溫和的沐浴產品,避免過度清潔勿使用熱水,勤快保濕
  2. 柔細衣著:選擇寬鬆、柔軟的絲滑衣物,避免粗糙或緊身衣物。
  3. 調整飲食:避免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保持均衡溫和飲食。
  4. 減少壓力:保持心情愉快,學習調解壓力,如培養興趣、運動、冥想。
  5. 環境清潔:定期清潔,使用空氣清淨器,減少塵蟎、花粉和動物皮屑的接觸。
  6. 適當藥物:必要時須穩定使用外用類固醇或組織胺等藥物,防止反覆搔抓。

總結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加上臺灣氣候炎熱,過敏原多,患者常覺得容易反覆復發。但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生活習慣調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狀並減少復發。孩童的異位性皮膚炎比起成人需要更加費心,成人如果能掌握基本照顧準則,通常只要偶爾或最基本的外用/口服藥,便能讓症狀穩定控制。

 

Copyright©汪郁榮醫師,保留所有權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